行業向好催生輪胎產能再擴大
汽車、輪胎行業從今年年初開始繼續承接去年下半年的上升態勢,數據顯示,1-6月,橡膠和塑料制品業營業收入為13590.3億元,同比增長25%,利潤為812.1億元,同比增長24.9%;汽車制造業方面,總體營業收入為42891.1億元,同比增長28%,利潤為2876.8,同比增長45.2%。此外,據中國橡膠工業協會輪胎分會統計和調查,39 家輪胎重點會員企業在2021年一季度實現現價工業總產值480.96億元,同比增長33.52%;實現銷售收入491.28 億元,增長 39.76%;綜合外胎產量12960萬條,增長42.07%。
受益于輪胎行業多重利好影響,今年上半年,國內輪胎企業牟足了勁兒擴產能。海外基地加大投資力度,國內則直接開啟“大采購”模式,不斷增加國內基地數量以應對海內外市場不斷增長的輪胎需求。在此期間,輪胎產業基地不斷外溢,輪胎企業已不再依靠廣饒“單腿走路”,而是在全國范圍內開始了大舉布局。 橡膠
輪胎企業基地“北擴”
陜西、山西、黑龍江,不少輪胎企業開始布局北上。近幾年,東北和西北地區在不斷提升自己的經濟能力,除輪胎行業,多個創新項目落戶東北地區并持續發展,東北地區的投資價值在不斷提升。此外,作為老工業區,區域基礎設施完善,產業鏈優勢明顯,尤其是陜西銅川,其汽車零部件產業集聚,有利于輪胎項目持續發展,形成輪胎原配產業鏈戰略布局。
安徽成為“香餑餑”
產業集群的優勢同樣也是輪胎企業落子安徽的重要考量因素,在7月27日,安徽省政府新聞辦舉行新聞發布會上,安徽省經濟和信息化廳副廳長王燈明對近日印發的《安徽省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行動計劃(2021-2023年)》進行了解讀。
2020年,安徽省新能源汽車產量10.5萬輛,居中國中部地區第一、全國第四,占全國比重7.7%。2021年上半年,安徽省新能源汽車實現生產9.06萬輛,同比增長2.5倍,占該省汽車產量比重已升至12%。大眾汽車(安徽)公司揭牌,蔚來汽車中國總部落戶合肥,比亞迪動力電池項目落戶蚌埠并已開工建設,新橋智能電動汽車產業園開工建設。 橡膠
隨著新能源汽車“關鍵零部件—整車—產業鏈—產業集群”的發展格局初步形成,是輪胎企業迎來拓展原配的最佳契機,對全面提升輪胎的核心競爭力,提高市場占有率具有重要意義。
廣饒地位仍不可撼動
但是說回山東輪胎制造,截至目前,廣饒輪胎仍穩坐國內生產基地“第一把交椅”。最新數據顯示,2021年廣饒縣輪胎年綜合產能達到1.76億,輪胎出口企業53家,今年上半年,輪胎的年出口總額達到97.6億元,同比增長了43.4%。無論是輪胎制造數據,還是出口海外數據,廣饒輪胎仍舊穩居第一,這一局面還會持續多時。不過隨著西北、東北和東南區域輪胎基地規模不斷壯大,中國輪胎行業將形成以廣饒為引領,其他國內基地百花齊放的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