炭黑產業網據輪胎商業消息,說句不好聽的,中國生產的東西總會被人貼上“廉價”的標簽,中國輪胎也不例外。雖然近幾年國產輪胎的發展迅速,但是這頂帽子摘下來也是困難。國產輪胎總是在標榜自己物美價廉,而導致價廉最根本的原因還是低價競爭。

低價競爭不僅僅體現在經銷商和輪胎店,源頭還在輪胎企業。國產輪胎企業之間的競爭不是在品牌,還是在價格。輪胎企業就像是擺在路邊上待價而沽的商品 ,等待著輪胎經銷商的選擇,尤其是中小輪胎企業對于價格的壓低更是嚴重,你一條輪胎賣1000,我一條敢賣800,那他就賣750,能多賺50算我輸!

國產輪胎沒資格談品牌
對,你不得不承認這一點,國產輪胎確實沒資格談品牌。之前就有人提到:國產眼鏡一卡車輪胎全賣了,賺的錢還不夠賣一只香奈兒的包包。看對比就是這么明顯。一位大學教授曾談到:2000年左右,我國進口某一原材料需要20000元/噸,而他買了所有最好的原材料放在一塊,效果比進口的更好,成本僅需要7000元/噸。這是什么,這就是國外的月亮更圓嗎?

但又不僅僅是這樣,如果提前有企業舍得花研發的錢去研究,怎會被當做羔羊栽了那么久。就拿輪胎來講,外資輪胎企業為了將輪胎的噪音降低一分貝都能花千萬甚至上億的投入,而很多國產輪胎企業怎么認為呢,他認為將噪音降低1分貝無關緊要,他認為花這錢還不如將輪胎的價格壓低。所以國產輪胎你沒資格談品牌。
國產輪胎只配說價格
為什么換一條米其林要2000,換一條國產胎就是600,并且使用感受差距并不大,但仍是更多的人選擇米其林呢?請問一條米其林浩悅3ST在全球賣了接近10年,你某普勒A606在市場上才出現多久,你又覺得能存活多久?即使浩悅3的迭代出現,但這款輪胎依舊火爆至極。

提到綠歌伴大家都知道是普利司通的,提到浩悅、韌悅都知道是米其林的,提到御乘、安乘都知道是固特異的,請問提到路博有幾人知道是誰家的?只知道一代一代推產品,只知道用新去吸引消費者,一家輪胎企業分幾個品牌,同樣的花紋設計換個品牌就是推出新輪胎。國產輪胎你只配談價格。
國產輪胎爛泥扶不上墻
希望企業在創新方面做出突破,國家也相應出了不少政策,比如近幾年推出的高新技術產業能獲得的國家扶持很多,優惠政策也很多,為了讓企業爭點氣國家也是費盡心機。但奈何爛泥扶不上墻,請問能評上高新技術產業的輪胎企業又有幾家呢?
但對于什么消費者最滿意的品牌啊,各個不知名機構評出來的排名啊,你得第一連自家的員工都說是花錢買的,又有什么意義呢?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國產輪胎真正意義的發展也就30年左右,雖不能與百年輪胎企業相比較,但與幾乎同時發展的輪胎企業差距過于明顯。追求速度的時代已經過去,若還是一位追求快,那你就快消失了!、
更多資訊,請關注炭黑產業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