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炭黑產業網】7 月 18 日消息,在山東廣饒縣的工業版圖上,一場由智能化改造引發的外貿變革正悄然上演。當地企業憑借新質生產力的賦能,在全球市場中撕開高端缺口,讓 "廣饒制造" 的出海航線不斷向深藍延伸。
走進永盛橡膠集團的智能化生產車間,機械臂精準夾取輪胎胎胚的場景取代了傳統的人工操作,無人運輸車在預設軌道上有序穿梭。這個年產能達 2500 萬條輪胎的制造巨頭,曾因設備老化在高端市場屢屢碰壁。"過去大尺寸輪胎良品率低,面對德國等市場的訂單只能望而卻步。" 該公司半鋼海外銷售經理張兵華回憶道。轉機始于今年初,企業引入物聯網技術打造的智能生產系統投產后,不僅實現從原料到成品的全流程智能管控,更將核心裝備數控化率提升至 95% 以上,24 英寸以下輪胎的穩定生產讓企業成功叩開高端市場大門,僅第一季度就斬獲 7 億元海外訂單,其中 18 英寸及以上型號貢獻了最大增長份額。
據炭黑產業網了解,這場轉型的背后是生產邏輯的徹底重構。"全球頂尖設備的引入消除了人為操作誤差,現在即便是要求嚴苛的高性能車輪胎,我們也能穩定供應。" 智能工廠生產部長江輝表示,這種精度革命讓企業在歐盟市場取得突破,僅 5 月哈薩克斯坦發貨量就同比增長 20%,意大利汽配展上更是收獲 3000 萬元意向訂單。
同樣在智能化賽道上加速奔跑的還有東營大海科林光電。在其無塵車間內,全自動生產線每日產出 2500 件光伏組件,N 型 210 電池組件憑借 23.6% 的轉換率贏得歐美客戶青睞。"今年新開拓的意大利市場,年訂單量已超 500MW。" 技術總監朱紅巖介紹,通過 MES 系統實現的全生命周期管理,讓企業生產效率提升 30%,不良率下降 20%,產品成功打入日美德等發達國家市場。
企業的突破離不開政策護航。縣商務局推出的 "破冰行動" 構建起全方位支持體系:組織 71 家次企業參加國際展會,推動 99 家企業投保出口信用保險,完成 200 余項境外產品認證。如今,全縣 11 家企業躋身全省外貿優品庫,自主品牌出口占比超 85%,太陽能光伏等 "新三樣" 更成為外貿增長新引擎。
從橡膠輪胎到光伏組件,廣饒企業正以技術創新打破市場壁壘,用產品品質贏得全球信任。在政企協同發力下,"廣饒制造" 的出海航程,正向著更廣闊的全球市場全速前進。